風濕性多肌痛的癥狀是什么?風濕性多肌痛怎么治療?

風濕性多肌痛的癥狀是什么?風濕性多肌痛怎么治療?

風濕性多肌痛

  風濕性多肌痛(polymyalgiarheumatica,PMR),是以四肢和軀干近端疼痛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。一般包括以下3個要點:50或50歲以上起病;肩胛帶、骨盆帶和頸部3處易患部位中有2處出現疼痛和晨僵,時間超過30min,持續1個月以上;加上全身反應證據如血沉升高超過40mm/h或50mm/h。除巨細胞動脈炎(giantcellarteritis,GCA)外,如果存在其他特定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、慢性感染、多發性肌炎或惡性腫瘤等可排除風濕性多肌痛的診斷。PMR和GCA關系密切,約1/4的PMR最終發展為GCA,而40%GCA可出現PMR表現,故有人認為PMR和GCA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現,即PMR僅為GCA的臨床表現之一,但也有人提出它們分屬獨立性疾病。

目錄

1.風濕性多肌痛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2.風濕性多肌痛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3.風濕性多肌痛有哪些典型癥狀
4.風濕性多肌痛應該如何預防
5.風濕性多肌痛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6.風濕性多肌痛病人的飲食宜忌
7.西醫治療風濕性多肌痛的常規方法

1.風濕性多肌痛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
  1、發病原因

  PMR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還不清楚。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,在內在因素和環境共同作用下,通過免疫機制致病。研究認為PMR與HLA-DR4相關,提示遺傳易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發病原因之一。另外本病幾乎均在50歲以上發病,提示本病肯定與年齡有關。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,提示本病與內分泌激素變化可能也有一定相關性。

  2、發病機制

  PMR的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清楚。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,在內在因素和環境共同作用下,通過免疫機制致病。研究認為PMR與HLA-DR4相關,提示遺傳易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發病原因之一。另外本病幾乎均在50歲以上發病,提示本病肯定與年齡有關。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,提示本病與內分泌激素變化可能也有一定相關性。

  PMR病理學研究較少,單純PMR并無特殊病理學特點。部分PMR患者顳動脈活檢呈典型的GCA病理表現,提示它為潛在的GCA。近年來,雖然有人報告大關節滑膜炎(如膝、胸鎖關節)可解釋患者肌痛癥狀,且關節鏡活檢及滑液檢查支持滑膜炎存在,但此說存在爭議。肌活檢一般正常或表現非特異性變化,如Ⅱ型肌萎縮。PMR偶有肉芽腫性心肌炎與肝炎報道。

  中醫認為,本病是以大關節晨僵和軀體大群肌肉疼痛為特征。與風寒濕均有關,但亦與老年肌肉血脈氣血灌注不足,脾虛、肺虛、腎虛有關。

2.風濕性多肌痛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
  本病最主要的并發癥是導致病人行動不便。PMR偶有并發肉芽腫性心肌炎與肝炎報道。還有發生急性動脈炎的可能。疼痛的起病、性質、部位、持續時間、是否伴全身癥狀和起病年齡均因病人而異。例如痛風發作突然急驟,足母趾關節痛多見。部分病人最終出現關節僵硬、畸形、功能喪失、部分病人雖反復有關節腫痛。

3.風濕性多肌痛有哪些典型癥狀

  PMR常發生于50歲以上,50歲下患者甚少,男女之比為1∶2,中國發病情況不詳,美國一份報道:50歲以上人群年發病率54/10萬,患病率500/10萬。

  PMR起病隱襲,有低熱,乏力,倦怠,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,典型臨床表現為對稱性頸,肩胛帶或骨盆帶近端肌肉酸痛,僵硬不適,也可單側或局限于某組肌群,僵痛以晨間或休息之后再活動時明顯,急性發病者,每訴夜間上床時尚可,早上醒來全身酸痛僵硬難忍,嚴重時梳頭,刮面,著衣,下蹲,上下樓梯都有困難,這些活動障礙不易肌無力引起,不像多發肌炎那樣肌力嚴重減退,乃因肌肉關節僵痛所致,活動之后可漸緩解或減輕,無論主訴如何,體格檢查陽性體征較少,可有輕度貧血,肩及膝關節輕度壓痛,腫脹或少許滑膜積液征,關節鏡檢證實可有滑膜炎,一般無內臟或系統性受累表現。

4.風濕性多肌痛應該如何預防

  風濕性多肌痛應該如何預防:

  1、做好心理調適,解除思想顧慮,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。

  2、加強營養,增加蛋白質,維生素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

  3、避免可能引起疾病的不良因素,如日光照射,吸煙,病菌和微生物感染。

  4、加強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,進行關節和肌肉運動,防止肌萎縮。

5.風濕性多肌痛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
  1、PMR最突出的實驗異常是血沉增快(40~50mm/h),C-反應蛋白升高。

  2、類風濕因子,抗核抗體,血清補體,血清肌酶活性均正常。

  3、肌電圖檢查無肌源性和神經源性損害征象。

  4、放射學檢查及肌肉活檢正常。

6.風濕性多肌痛病人的飲食宜忌

  風濕性多肌痛食療方:

  急性期、清熱利濕吃木瓜:發病急,關節腫熱的患者。這類患者體內往往多濕熱邪氣,食療要針對清熱利濕做文章,不要認為患者病重,需要大魚大肉來補養,往往適得其反。木瓜、薏苡均有祛風濕、清濕熱、通經絡、舒筋骨,止痹痛的作用,同時這些藥物都是屬于食物,口感很好,易于消化。

7.西醫治療風濕性多肌痛的常規方法

  一、風濕性多肌痛治療前的注意事項

  1、做好心理調適,解除思想顧慮,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。

  2、加強營養,增加蛋白質、維生素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

  3、避免可能引起疾病的不良因素,如日光照射、吸煙、病菌和微生物感染。

  4、加強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,進行關節和肌肉運動,防止肌萎縮。

  二、中藥治療

  中醫認為本病與風、寒、濕有關;與肌肉血管、氣血灌注不足,脾虛、肺虛、腎虛有關。因此在祛風、祛寒、祛濕的同時應予健脾益氣、益腎潤肺。

  三、藥物治療

  PMR確診后雖不需要住院治療,但定期隨訪十分重要。一旦發現有伴發巨細胞動脈炎跡象者,應立即行相應檢查包括顳動脈活檢,以除外顳動脈炎的診斷。一般治療主要是鼓勵患者做適當肌肉運動,以免引起肌肉失用性萎縮和關節運動障礙。藥物治療目的有二:緩解癥狀和阻止潛在血管炎并發癥。

  1、非甾體抗炎藥:對癥狀輕微或不伴血管炎的PMR尤其是顳動脈活檢陰性者,可先試用非甾體抗炎藥,如腸溶吲哚美辛25mg,2~3次/d,雙氯酚酸(扶他林)(25mg,2~3次/d)等,可控制肌痛和頭痛等癥狀。有報道10%~20%患者單用阿司匹林或非甾體抗炎藥足可控制病情,而無須加用糖皮質激素。非甾體抗炎藥雖可部分緩解癥狀,但無阻止血管炎并發癥的療效。因此,一般認為短效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為本病首選。

  2、糖皮質激素:對癥狀輕微的PMR,經上述治療2~4周病情仍無改善即可開始應用5~10mg潑尼松或相當劑量的其他糖皮質激素治療。如果PMR診斷正確,其臨床癥狀一般在使用激素后即可迅速緩解,此點常用來判斷PMR診斷是否正確,如治療后無反應,則需要進一步排除其他疾病。小劑量皮質激素不能抑制伴發的血管炎癥狀,因此即使疼痛顯著緩解仍需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。對初始癥狀嚴重者,一般可根據治療前血沉、C-反應蛋白和血清IL-6水平以及對首次治療的反應,將患者分成不同亞型實施不同治療方案。激素劑量由病情嚴重程度和是否伴有巨細胞動脈炎而確定,療程可分為起始治療、減量治療和維持治療3個階段。對不伴有巨細胞動脈炎的PMR,潑尼松常規推薦劑量為15~30mg/d,一般4天左右骨骼肌肉疼痛與僵硬可迅速緩解,血沉和C-反應蛋白恢復正常。

  一旦癥狀減輕及血沉降至正常可考慮減量。激素減量必須在周密的監測下緩慢進行,否則病情復發。潑尼松開始劑量超過15mg/d者,可每周減5mg直至15mg/d,并每2~3周測定血沉1次。15mg/d以后每月減2.5mg,一般在6~12個月內可達到維持劑量2.5~7.5mg。因無實驗室檢查可預測什么時候可以停用激素,故維持治療時間隨病情嚴重程度而定,一般認為當2.5mg維持治療6~12個月后,無任何臨床癥狀且血沉正常者可停止治療。停藥后約一半患者可完全正常,其余可在隨后的數月內復發,復發早期再服10~15mg潑尼松龍又可控制病情。

  有報道甲潑尼龍(甲基潑尼松龍)肌內注射可進一步減少激素的副作用。方法為每3周肌內注射1次,劑量為120mg/次,連用12周,然后每月減量20mg肌注1次,療程1年。療效極快,48h癥狀即可緩解,血沉恢復正常。對下丘腦-垂體-腎上腺軸無抑制,激素總量較口服小得多,故較為安全,容易被患者接受。

  皮質激素雖可緩解癥狀,但尚無證據提示它可縮短病程,經小劑量激素治療后實驗室檢查已恢復正常,潛在血管炎或血管并發癥可能性相當小,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對小劑量激素有特效,因為即使血沉已正常仍有發生急性動脈炎的可能。巨細胞動脈炎與胸主動脈瘤高度相關,該瘤是巨細胞動脈炎相對晚期的嚴重并發癥之一,一旦動脈瘤破裂可導致患者突然死亡。有資料證實即使不伴顳動脈炎的PMR仍有較一般人群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。

  反復皮質激素治療最常見副作用主要有椎體壓縮性骨折、髖部骨折、糖尿病、消化性潰瘍和白內障等。由于這些副作用發生率在不同研究中報道不一,而且這些并發癥本身在老年中就較為常見,故要確定它們一定是激素的副作用頗為困難。為了盡可能減少激素的副作用,推薦采用最小有效劑量早晨1次頓服,并輔以鈣劑以防骨質疏松的發生。

  3、免疫抑制藥:對病情頑固或小劑量潑尼松不能維持療效者,可加用甲氨蝶呤片7.5mg,1次/周,頓服。但單用甲氨蝶呤治療本病尚存在爭議。其他免疫抑制藥(如硫唑嘌呤、環磷酰胺)以及其他慢作用抗風濕藥(如抗瘧藥、青霉胺、氨苯砜)等也可協助激素減量,減少復發,但由于缺乏系統研究,資料有限,經驗不多,故臨床應用有較大爭議。

  4、其他:如出現各種并發癥可對癥治療,如腕管綜合征可行手術減壓,肢端壞疽需要手術切除,合并感染時加用抗生素等。